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
浏览量:116
发布时间:2022-04-28
发布来源:本站
在全球化浪潮中,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。在市场、政策、产业等多方因素的驱动下,中国制造业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,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。
首先,中国制造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对外投资稳健增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,中国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15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.3%,利润总额达到5.7万亿元,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。此外,商务部数据显示,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间,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.2%,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正在持续扩张。
张庆杰认为:“凭借改革开放的长期积累,中国制造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转型,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,并在多个产业和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。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产品生产国,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、丰富的产品种类、充足的生产能力和显著的国际竞争力,这些都为制造业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”
2023年6月,就有消息称,有中东资本接触我国部分光伏头部企业,希望将光伏、储能、氢能等产业引入中东。
前述光伏电池企业负责人称,目前看来,如果停留在产品行销全球的阶段,显然是不行的,必须要从产能、研发、管理等层面,谋篇布局全球化。
“今年我们也与欧洲接触过,收到明确反馈是需要‘资金+产业’落地。”某参与法兰克福光伏展的企业负责人透露,需要在当地建厂,但人工、政策都是未知因素,极少数企业愿意试水。
“当前,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,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。去年全球光伏吉瓦级市场国家达到32个,今明两年将沿着‘’一带一路’拓展到50多个。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‘曲线出海’向全面出海转变,从单一的技术、产品出海,向包括设备、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。”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2024SNEC论坛环节公开表示,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,面向美国、欧洲、东南亚、印度、中东、北非、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,汲取第一阶段的出海经验教训,合理利用WTO规则,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。